番茄黄萎病作为一种对番茄种植产生严重危害的病害,多发生于番茄生长的中后期,严重影响番茄果实的品质和产量。本文将详细阐述番茄黄萎病的症状表现及有效的防治措施,以期为番茄种植者提供科学的指导。
一、番茄黄萎病的症状表现
番茄黄萎病的症状多发生于番茄生长的中后期。发病初期,症状通常出现在植株中下部的叶片上。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黄,黄色斑驳首先出现在侧脉之间。随着病情的加重,叶片的黄色会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,并最终变褐枯死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叶柄的绿色通常能保持较长时间。
病株的茎部在剖开后,导管会呈现褐色,这与枯萎病有所不同。此外,病株的下部叶片在晴天中午前后或天气干旱时会出现萎蔫现象,但在阴雨天或夜间则会恢复正常。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,病株的下部叶片会逐渐向上枯死,严重时整株叶片都会干枯脱落。发病株通常显得矮小,果实膨大不良,导致结果小或不结果。
二、番茄黄萎病的防治措施
1、种子处理:
选择适合种植地栽培的抗病品种,发病重的地区应选用抗病力强的杂一代品种。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,可以使用0.2%的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1小时,或用55℃温水浸种15分钟,然后移入冷水中冷却后再催芽播种。
2、苗床和土壤消毒:
使用70%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克/平方米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-700倍液处理苗床。在7月高温天气深翻土壤、铺地膜,密闭20天左右,能有效杀死土壤中各种病原菌和虫卵。定植田可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千克/公顷或98%噁霉灵1克/平方米加水3千克进行土壤喷雾消毒。
3、田间管理:
发病田应与非茄科作物进行4年以上的轮作,水旱轮作效果更佳。如与水稻轮作一年,即可显著降低发病率。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,配合增施磷钾肥,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。浇水应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,大棚浇水后应闭棚提温,中午或下午再将水气排掉。同时要控制浇水量,切忌大水漫灌,以降低湿度及病害的传播。
4、药剂防治:
发病初期,可喷洒10%治萎灵水剂300倍液,每隔10-15天喷1次,连续2次。也可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,每株灌药液250毫升,隔5天灌1次,连灌2次。还可将多菌灵或托布津加水做成糊状,涂抹病部,用药间隔期7-10天,连续用药2-3次。药剂防治时,一般使用不同药剂交替施用效果较好。
番茄黄萎病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,从农业防治到化学防治,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。种植者应根据实际情况,合理选择防治措施,以确保番茄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高质。
报名学习联系:180 5366 7590 丁老师(微信同号)
报名学习联系:133 3636 0693 王老师(微信同号)
End.
转载请注明: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大全 » 番茄黄萎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