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方进入深冬季节后,棚室内外温差大,光照时间短,通风时间非常有限,造成棚内湿度长期维持在95%以上,露水容易形成。棚膜作为冬季保温、透光的主要设施,重要性不言而喻。近年来,因为棚膜透光率下降、滴水等问题,造成蔬菜生长不良,减产甚至绝产的事例每年都有。深冬季节,棚膜应该如何养护管理呢?
温室大棚
一、棚膜滴水莫轻视
深冬季节,棚内外温差大,棚内湿度高,棚膜内侧不可避免地产生水珠。棚膜滴水,是很多地区蔬菜大棚面临的重要问题,其危害很大。解决棚膜结露滴水的问题,要从棚室结构、棚膜质量等多个方面考虑。
1.新建棚室时,注意改进棚体结构,增大棚面角。薄膜上露珠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,增大棚面角可以使得露水沿着薄膜流下,而不是形成大的水珠落下。
2.选择优质无滴膜。在新上棚膜时,将棚膜扯紧,使棚膜平整,也可以减少棚膜滴水。
棚膜滴水
3.选择晴朗无风、气温较高时更换新棚膜,解决棚膜滴水问题。若外界温度已经很低,最高温度在5℃以下,棚室不适宜更换棚膜,就要想办法减少棚膜滴水对蔬菜的影响。
4.可以在薄膜内侧喷洒无滴剂。如有机硅助剂等,提高棚膜表面延展性,避免形成露珠。注意喷雾前先通风,待大棚薄膜上水珠干后,均匀喷洒到棚内膜表面,每平方米薄膜喷液120毫升-150毫升,待水膜干后再关闭通风口,这样可使薄膜在半月到一月内滴水明显减少。
此外,还可在棚内设置套棚膜,滴水不直接接触蔬菜,滴落到套棚膜上后,在升温后将其引流到地面渗入土壤即可。
二、做好棚膜除尘 提高透光率
一般情况下,大棚膜使用半个月以后,棚膜透光率大体稳定下来,可维持在70%-80%。但尘土过多,很多大棚换上新膜半月以后,看着就跟旧膜差不多了,上面就会覆盖一层尘土,趴在棚膜上都很难看到棚内种的什么蔬菜,透光率很低。那么,如何去除大棚膜上过多的尘土呢?
选择防尘性好的棚膜,这是确保棚膜尘土少的基础。棚膜的生产材料和工艺不同,防尘性存在很大差别。PVC膜防尘性较差,棚膜透光性前优后差;EVA膜防尘性良,棚膜透光率前优后中;PO膜防尘性优,棚膜透光性一直比较优良。建议菜农优先选择PO膜。
除尘布条的使用
当前,最好的除尘措施就是除尘布条。防尘带可以用长的布条等制作,将其一端固定在棚顶,另一端固定在棚下,长度略长于棚的跨度(一般比棚膜宽度长0.5米-0.7米即可)。这样布条会随风摆动,从而擦掉棚膜上的附着物,保持棚膜清洁,增加棚膜的透光度。防尘带中间摆幅大,除尘效果好,两头小,除尘效果较差,故安装除尘带时,上下最好设置钢丝,除尘带设置后可以东西移动,便于全面清理棚膜上的尘土。
此外,还可以在棚膜上部安装喷水装置,尘土较多时可喷水清洗棚膜上的尘土,提高棚膜透光率,尤其是在高温拱棚上,除尘布条无法设置,菜农可利用喷水除尘清理棚膜。
三、注意合理用药 减缓棚膜老化
如果换膜后,菜农在棚室内大量使用含有硫、氯元素的药剂,易形成酸性物质附着于棚膜表面,与碱性的受阻胺光稳定剂中和后使其效果被钝化,从而降低了棚膜的抗老化性能。
在棚内进行消毒时最好不要使用硫磺或其他酸性药物熏蒸,严禁将农药喷洒在膜面上。
薄膜覆膜后,菜农也一定要注意避免高温闷棚,否则棚膜上添加的流滴消雾助剂极易过早过快地析出,造成棚膜发白变乌,直接影响透光性,并且流滴消雾效果会严重减弱,影响棚膜的正常使用。
四、做好防风准备 及时修补破损
冬季大风多发,对棚膜尤其是高温拱棚的棚膜损害较大。压膜绳可以保证刮大风时棚膜的平展和稳固,不会上下波动,从而避免棚膜被鼓破。当前菜农多采用尼龙绳进行压膜,由于绳子有一定的弹性,当风力较大时,发生压膜绳勒坏棚膜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。建议菜农选择粗度在0.6厘米-0.8厘米左右的尼龙绳,与棚膜接触面积大,产生的破坏小,一般情况下每隔1.5米设置一道压膜绳,但注意要压紧,并在下面垫上软布,以减少压膜绳与骨架对棚膜造成的损伤。为了加固压膜效果,也可在棚膜东西向设置两道横向的压膜绳。
破损的棚膜
随着使用时间延长,棚膜耐老化性降低,或收到一些比较尖锐的物体伤害,棚膜很容易出现破损。如果破损处不及时修补,拉放保温被或遇到大风天气时,这些破损处就可能发生撕裂,导致棚膜大面积破损。因此,菜农要随时检查棚膜破损情况,发现有漏洞或裂口时要及时修补,以免造成更大损失。小洞或小裂口菜农可使用透明胶带直接粘贴,这是最简单,最省力的修补措施。对于稍大些的破损,菜农要先把破洞四周清理干净,用毛刷蘸专用胶水涂抹,过3分钟-5分钟后,取一块质地相同的薄膜贴在上面,胶水干后即可贴牢。
此外,在保温被上设置浮膜,除了可以增加保温性,避免雨雪天气覆盖物潮湿外,还可大大加强抗风能力,防止棚膜和保温被安全。
报名学习联系:180 5366 7590 丁老师(微信同号)
报名学习联系:133 3636 0693 王老师(微信同号)
End.
转载请注明: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大全 » 棚膜透光率下降、滴水等问题,造成蔬菜生长不良该怎么办?深冬季节,棚膜应该如何养护管理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