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瓜、草莓、甜瓜葡萄等许多农作物经常受白粉病的侵害,每年的发生都较普遍、危害严重,是较难防治的一种世界性病害。那么白粉病的是如何发病的?防治选用哪种药剂效果更好呢?
黄瓜白粉病
一、发病特征:
子囊菌亚门白粉病目的真菌均能引发白粉病,病原物种类很多。该类病菌在温度到10-30℃分生孢子均可萌发,对湿度要求不高,正常情况下10天即可完成一次侵染循环;因此造成了作物一个生长季节能反复多次受到侵染,一旦发生很快爆发流行的特点,尤其是大棚温室种植环境下,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。
二、防治用药:
国内白粉病防治药剂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:
第一阶段:有机硫类杀菌剂
以代森锰锌为代表的有机硫类杀菌剂,是广谱保护性杀菌剂。作用机制是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及病菌孢子萌发,阻止病菌侵入。该类药剂除对白粉病有效外,对作物的大部分病害均有防治作用,此类药剂不易产生抗性,但对侵入植物体内的菌丝体杀伤作用很少,用药量相对较大,属于保护性杀菌剂。
第二阶段:苯并咪唑类杀菌剂
以多菌灵为代表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,是一种高效、低毒、广谱的内吸性杀菌剂,具有治疗和保护双重功效,对白粉病有较强的抑制作用。主要作用机制是干扰病菌的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,从而影响细胞分裂。由于该类药剂的大多数品种如苯菌灵、硫菌灵、甲基硫菌灵等在草莓上应用后最终均转化成共同的抑菌毒物多菌灵,因此长期使用易产生抗药性。
该两种药剂与三唑酮相比药效更强,用药量更少,安全性高,对草莓抑制作用小,是目前草莓生产上用量最大的三唑类药剂,晴菌唑和四氟醚唑无论是治疗作用还是保护作用均明显优于三唑酮。
第三阶段:三唑类杀菌剂
三唑类杀菌剂在白粉病防治中的应用,使白粉病的化学防治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期。作用机制是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(故该类药剂又称为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抑制剂),使菌体细胞膜功能受到破坏,因而干扰菌丝的生长和孢子形成。该类药剂具有高效、广谱、低残留、持效期长、内吸性强等特点,兼有保护、治疗、铲除和熏蒸作用。这类杀菌剂的品种主要有三唑酮、腈菌唑、四氟醚唑等。三唑酮在草莓白粉病防治上的应用,一开始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,但长期使用后白粉病对三唑酮逐渐产生抗性,而且三唑酮在草莓上产生的药害和抑制作用也越来越明显。腈菌唑和四氟醚唑是继三唑酮之后开发的新一代三唑类杀菌剂。
第四阶段:仿生物植物源杀菌剂
该类药剂在防治白粉病上应用推广是化学防治技术的重大突破,它们的特点:安全无公害,对草莓花、果实安全,没有抑制生长作用。这类药剂的主要品种包括腈嘧菌脂、烯肟菌脂、醚菌脂等。世界上以腈嘧菌脂的使用量为最大,作用机制是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,破坏病菌的能量合成,从而抑制病菌菌丝生长、孢子形成和萌发。该药剂具有高效、广谱、低残留,促进草莓生长等特点,兼有预防、治疗、铲除以及抑制孢子产生的作用。与三唑类杀菌剂、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、苯并咪唑和苯胺类等杀菌剂都没有交互抗性,是取代三唑类杀菌剂的最佳药剂。
希望本文能让大家受益,学习更多蔬菜种植技术可浏览本网站其它文章或视频,有意向参加现场培训者可跟下方工作人员联系!
联系方式
QQ:2984642689(微信同号)
手机:130 5368 6026 李老师(微信同号)
电话:0536-5852016
报名学习联系:180 5366 7590 丁老师(微信同号)
报名学习联系:133 3636 0693 王老师(微信同号)
End.
转载请注明: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大全 » 白粉病防治药剂大全!选用哪种效果更好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