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菌性流胶在黄瓜的整个生长周期都可以发生,可危害瓜条、茎秆及叶片。虽然该病可侵染黄瓜植株的多个部位,但是最典型症状还是在瓜条上,瓜条发病,初期一般表面正常,到中后期果实表面会流出白色或浅黄色的脓状物,不易流淌,流脓处伤口不明显,瓜条内部已经变褐腐烂。
黄瓜流胶
发病规律
病原细菌可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,借灌溉水、伤口进行传播蔓延。特别是菜农在农事操作(如落蔓、疏叶、摘瓜)时很容易对植株造成伤口,为病原细菌的侵染与传播提供了有利的途径。该病喜高湿环境,发病适温为25-27℃,当棚内湿度大,连阴天持续时间长,则发病严重。
防治方法
黄瓜细菌性流胶病的发生离不开湿度和伤口两大条件,在防治时菜农可从这两个方面入手,管理中特别注意以下几点:
1. 控制好棚内湿度
细菌在有水膜存在时侵染迅速,因此棚内湿度不能长时间处于高或饱和状态。因此,菜农一定要尽可能的降低棚内湿度,除了做好日常通风排湿,还可通过覆盖地膜、操作行铺设稻壳或秸秆等方法吸湿、降湿,此外,浇水选择晴好天气进行,防止增加棚内湿度。
2. 合理留瓜
植株的抗病性是随着天气、水肥等条件不断变化的,遇到连阴天,光照减弱,叶片的光合作用受限,制造的有机营养供应不足,植株的抗病性较弱,病害才会大面积爆发。也就是说,植株抗病性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株营养的丰缺,因此,在遇到不良天气时,应适当减少留瓜,确保营养供应给植株,同时注重功能性肥料的施用,以及叶面营养的补充,培育壮棵,增强抗逆性。
3. 减少伤口的出现
瓜条上的伤口主要是皴皮引起,特别是在瓜皮幼嫩的小瓜上,因此,由皴皮造成的裂口是造成瓜条流胶的有利条件。建议菜农通过合理通风(放风口下设置挡风膜,避免冷风直吹瓜条)、和浇水(浇水要均衡,避免土壤忽干忽湿)减少皴皮的发生,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瓜条细菌性流胶的发生几率。
4. 及时清除病残体
根据发病规律,该病的病原细菌可在棚内的病残体上越冬,来年温湿度条件适宜时会造成再次侵染和传播。所以菜农在进行疏叶后,要及时将病叶、病瓜、残花或畸形瓜等带出棚外深埋,以减少菌源和传播。
5. 药剂防治
黄瓜用药
细菌性流胶病可选用叶枯唑、噻唑锌、氢氧化铜、春雷·王桐等药剂,根据发病程度,对于较为严重的流胶,可选用中生菌素+氧化亚铜、喹啉铜+噻枯唑、氯溴异氰尿酸+喹啉铜等配方或复配药剂。
处于结瓜期的黄瓜,往往自身负担加重,再加上连阴天,一旦管理不当,使得黄瓜流胶病害高发,特别是细菌性流胶,常造成瓜条腐烂,商品性降低。操作时注意细节,认真观察黄瓜长势,发现症状尽早防治。
联系方式
QQ:2984642689(微信同号)
手机:130 5368 6026 李老师(微信同号)
电话:0536-5852016
报名学习联系:180 5366 7590 丁老师(微信同号)
报名学习联系:133 3636 0693 王老师(微信同号)
End.
转载请注明: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大全 » 黄瓜细菌性流胶的防治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