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公告:农业种植技术之控旺技术详情点击…

黄瓜枯萎病和蔓枯病有哪些区别?它们的防治措施分别有哪些?

作者:洋洋来源: 人气:580 标签:黄瓜病害

黄瓜的种植管理中常见病害枯萎病和蔓枯病很多菜农分不清,本文将两者的区别分析如下,供菜农在防治时进行区分,有针对性防治。

黄瓜枯萎病详解

枯萎病病害

黄瓜枯萎病

黄瓜枯萎病属土传病害,主要侵害茎基部维管束,病菌在维管束内繁殖蔓延,通过堵塞维管束导管和分泌有毒物质毒害寄主细胞,破坏寄主正常吸收输导机能,使养分水分转运受阻。多在开花、结瓜后发病,病初表现为中下部叶片或植株一侧叶片褪绿,中午萎蔫下垂,早晚恢复,以后萎蔫叶片不断增多,最后整株枯死,在主蔓基部一侧形成长条形凹陷病斑,湿度高时病茎纵裂,其上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层(病菌菌丝和分生孢子)。剖检病株茎基部,可见维管束呈褐色病变,有时病部可溢出少许琥珀色胶质物。该病与疫病的外部症状相似,病株均呈萎蔫状,不同点在于:发生疫病的植株茎蔓维管束不变色,仅茎节表面变褐,并侵害果实引致果腐;而枯萎病不侵染果实,内部维管束变褐。  

发病条件

黄瓜枯萎病由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侵染所致,该专化型仅侵染黄瓜和甜瓜,自然条件下不侵染西瓜、瓠瓜、南瓜、丝瓜。病菌以厚垣孢子或菌丝体在土壤、肥料中越冬。条件适宜时形成初侵染,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浇水、雨水和土壤传播,从根茎部伤口侵入,并进行再侵染。通常地下部当年很少再侵染。发病适宜土温为20-23℃,低于15℃或高于35℃病害受抑制。连作地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沤肥,或低洼、土质黏重、植株根系发育不良,或天气闷热潮湿,发病严重。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。

  

黄瓜枯萎病

枯萎病叶片

防治方法

防治枯萎病,应重点采取农业措施进行预防。

⑴实行与非瓜类蔬菜3年以上轮作,最好水旱轮作。

⑵用南瓜作砧木嫁接栽培可防病。

⑶选用无病土育苗,提倡用新法育苗,减少伤根,重病地块或棚室在夏秋高温季节覆膜,对土壤进行高温消毒。

⑷加强肥水管理,严防大水漫灌,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,增施饼肥、磷钾肥与消石灰,改善土壤理化性状。

     田间发生枯萎病后应及时拔除病株,并对病穴及邻近植株用药液淋浇,每株用药液200-250毫升。适用药有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98%恶霉灵可溶剂2500倍液、敌力脱(250克/升丙环唑乳油)1500倍液、特克多(450克/升噻菌灵悬浮剂)1000倍液、20%萎锈灵乳油2500倍液等。

黄瓜蔓枯病详解

蔓枯病叶片

蔓枯病叶片

黄瓜蔓枯病———叶片、茎蔓、瓜条及卷须等地上部分均可受害,主要危害叶片和茎蔓。叶片染病,多从叶缘开始发病,形成黄褐色至褐色“V”字型病斑,其上密生小黑点,干燥后易破碎。茎蔓染病,主要在茎基和茎节等部位,初始产生油浸状小病斑,逐渐扩大后往往围绕茎蔓半周至一周,纵向可长达十几厘米,病部密生小黑点,后期病斑变成黄褐色。田间湿度大时,病部常流出琥珀色胶质物,干燥后纵裂,造成病部以上茎叶枯萎。此病在病部产生小黑点为主要识别特征,茎部发病后表皮易撕裂,引起瓜秧枯死,但维管束不变色,也不危害根部,可与枯萎病相区别。

黄瓜病害

黄瓜病害

防治方法

 (1)发病严重的地块需实行1-2年的轮作。

 (2)种子消毒,可用55℃温水浸种15分钟。直播种子可用种子重量0.3%的50%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。

 (3)采用配方施肥技术,施足充分腐熟有机肥,增施磷、钾肥。合理灌水,雨后及时排水。

 (4)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,可用28%易斑净可湿性粉剂1250倍液,或50%施保功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,或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-1000倍液,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-600倍液进行全株喷雾,连续施药2-3次。


联系方式

QQ:2984642689(微信同号)

手机:130 5368 6026 李老师(微信同号)

电话:0536-5852016

好温室网站二维码.png

报名学习联系:180 5366 7590 丁老师(微信同号)


报名学习联系:133 3636 0693 王老师(微信同号)

End.

转载请注明: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大全 » 黄瓜枯萎病和蔓枯病有哪些区别?它们的防治措施分别有哪些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