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姓名
黄瓜靶斑病
二、类型
真菌性病害,病原菌为多主棒孢菌。
三、症状
靶斑病症状多样,可以粗略分为小圆斑、大圆斑、小角斑三种类型。
黄瓜靶斑病发病初期
发病初期,叶片表面病斑很小,类似针尖或小米粒状,直径不超过1毫米,浅绿色或者黄绿色,周围有晕圈,排列紧密。
随病情发生,病斑逐渐扩大
随病情发生,病斑逐渐扩大,直径扩大至1.5-2毫米,叶片正面病斑中心干枯,略凹陷,病斑圆形或近圆形,少数呈不规则形。
病斑中部颜色较深,呈黄褐色,外部有浅黄色晕圈
手持叶片对光观察,叶片上的黄点变得异常清晰,病斑中部颜色较深,呈黄褐色,外部有浅黄色晕圈。
黄瓜靶斑病发病后期
发病后期,小黄斑会逐渐连片,通过药剂防治,病斑不再向外扩展,病斑变为黄白色,坏死叶片的叶肉组织会穿孔,说明防治有效。
四、发病规律
1.病原菌以孢子或者菌丝体在土壤中或者植株病残体中越冬,在病残体中可以存活2年,也可以在种子表面附着长达6个月以上。病菌侵入后潜育期为6-7天。一般保护地黄瓜生长中后期发病较重。
2.发病最适宜温度为25-27℃,此温度下发病严重。
3.夜间温度低,昼夜温差较大更容易发病,一般昼夜温差控制在10℃左右。
4.高湿有利于发病,孢子萌发需要相对湿度90%以上,所以阴雨天较多、长时间闷棚(放风不及时)、叶面结露等棚内湿度高于90%时发病严重。
总之,多主棒孢菌具有喜温好湿的特点,高温高湿有利于该病的流行和蔓延。黄瓜生长中后期高温、多雨发病多,秋季延后栽培时应多注意。
五、防治方法
1.选择抗病品种:目前抗靶斑病品种还未成功研发出来。
2.适时轮作:与十字花科、百合科轮作3年,可以有效控制。
3.及时采收,防止出现大瓜坠秧。尤其是冬季,大瓜争夺养分能力强,消耗养分多,及时采收以确保植株养分充足。
4.合理密植,清洁田园。黄瓜种植密度控制在3500-4000株/亩为宜。及时清除病株、病叶等病残体,将其运出棚外,集中销毁。
5.适时追肥,提高植株抗病性。通过根施+叶面补充,满足植株对养分的需求,提高植株抗病性。
6.种子消毒:该病菌孢子致死温度是55℃、10分钟,所以用温汤浸种法即可有效消除种子内病菌。先用常温水浸种15分钟后转入55-60℃热水中浸种10-15分钟,并不断搅拌,然后冷却至30℃,继续浸种3-4小时,捞起沥干置于25-28℃处催芽,经过1.5-2天,胚根初露后即可播种。用温汤法配合药剂浸种,杀菌效果更好。
7.控温控湿。小水勤浇,避免大水漫灌,浇后及时通风排湿;起垄定植,地膜覆盖,灌水施肥均在畦上膜下暗灌进行;白天棚温32℃左右,有利于黄瓜养分积累,夜间上半夜15-18℃,下半夜10-14℃为宜。
8.药剂防治
可选药剂如下:
25%嘧菌酯1500倍
40%嘧菌胺500倍
25%咪鲜胺1500倍
40%氟硅唑8000倍
43%戊唑醇3000倍
40%氰菌唑3000倍
41%乙蒜素2000倍
50%福美双500倍
25%吡唑醚菌酯3000倍等。
以上药剂注意交替使用,不可连续使用,以免产生抗药性。
联系方式
QQ:2984642689(微信同号)
手机:130 5368 6026(微信同号)
手机:159 6368 0720(微信同号)
电话:0536-5852016
报名学习联系:180 5366 7590 丁老师(微信同号)
报名学习联系:133 3636 0693 王老师(微信同号)
End.
转载请注明: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大全 » 【黄瓜靶斑病】黄瓜靶斑病防治经验总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