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
近几年,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已在我国个别地区棚室或露地发现,山东南部地区发生较重,已成为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。大番茄和樱桃番茄上均有发生。
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又称细菌枯萎病,在生产中与青枯病和溃疡病的后期症状很相似。细菌性髓部坏死不仅仅威胁植株的下部茎秆,也在中上部造成危害。
该病为细菌性病害,病原细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,翌年借雨水或灌溉水及农事操作传播,主要从整枝打杈伤口处侵入。
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
一、出现伤口的两个主要原因
1.移栽时土壤中沙石和瓦砾比较多,封土时用力过大使茎秆表皮层受伤,细菌从伤口处侵入,引发髓坏死。这种状况是一个渐变的过程,一般从苗期植株长相上看不出症状,有经验的菜农会发现茎秆外表皮上有瘤状突起(小疙瘩),即是植株得病的外部特征。
2.打老叶造成了茎秆上的伤口,即叶柄和茎秆的结合部,从外表看伤口已经愈合,实际上伤口因为流胶或结露,不断滋生的细菌已经侵入到了髓腔,继而腐烂中空、黑色坏死,最后才表现出细菌性髓坏死的典型症状。
高湿的环境是该病发生的重要条件,湿度大时发病重。
二、防治方法
1.避免嫁接染病
选择嫁接番茄苗的应注意防治细菌性髓部坏死应从嫁接开始,对于嫁接的工具要及时做好处理,嫁接后嫁接口可用农用链霉素、中生菌素、春雷霉素、叶枯唑等药剂喷淋。
2.做好前期预防
定植时进行药剂蘸根,可用农用链霉素、中生菌素、春雷霉素等药剂进行蘸根,定植后10-15天可以用可杀得叁仟、铜高尚、净果精等药剂再进行一次灌根。
3.减少伤口
细菌性病害主要是从伤口侵入,所以要想避免细菌性髓部坏死的发生,首先要减少伤口。移栽时要轻拿轻放秧苗,用土培苗时不要用力过大,避免对秧苗茎秆挤压造成伤口。打老叶时,要适当留一段叶柄,整个大棚打老叶结束后,立即喷施一次药剂预防。
4.药剂防治
防治细菌性病害的常用药剂主要有抗生素类药剂、铜制剂、叶枯唑和噻唑锌等,可以喷淋或灌根。
对于茎秆内部出现褐变的植株,可直接扒开茎秆,向发病部位涂抹可杀得3000或噻菌铜等铜制剂。这样做虽对植株伤害较大,但是防治效果最直接、最有效。
联系方式
手机:130 5368 6026(微信同号)
手机:159 6368 0720(微信同号)
电话:0536-5852016
报名学习联系:180 5366 7590 丁老师(微信同号)
报名学习联系:133 3636 0693 王老师(微信同号)
En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