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公告:农业种植技术之控旺技术详情点击…

我们怎么判断黄瓜感染蔓枯病?我们怎么防治?

作者:洋洋来源: 人气:335 标签:黄瓜 蔓枯病

黄瓜蔓枯病是春播、夏播黄瓜为害较重的病害之一。


一、危害症状

蔓枯病主要为害黄瓜的茎蔓,也为害叶片和果实等部位。

1.茎蔓。茎蔓发病时,靠近节部呈现油渍状病斑,椭圆形或菱形,灰白色,稍凹陷,有时溢出琥珀色树脂样胶状物。干燥时病部干缩纵裂,表面散生大量小黑点,潮湿时病斑扩散较快,绕茎一圈便使上半部植株萎蔫枯死,病部腐烂。

2.叶片。叶片被害时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大病斑,有的病斑自叶缘向内发展呈“V”字形或半圆形,淡褐色,后期病斑易破碎,常龟裂,干枯后呈黄褐色至红褐色,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点,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,叶片上病斑直径10~35毫米,少数更大。

3.果实。果实多在幼瓜期花器感染,果肉淡褐色软化,呈心腐症。蔓枯病多从茎蔓的表皮向内部扩展,但维管束不变色,这与枯萎病不同,病害仅造成局部烂蔓。


黄瓜蔓枯病

黄瓜蔓枯病的果实症状


二、发病规律

1.气候因素。平均气温18~25℃,相对湿度高于85%时易发病。田间高温多雨发病重。

2.栽培因素。保护地适温高湿,通风不良利于发病。连作地、平畦栽培、排水不良、密度过大、光照不足、植株生长衰弱,发病重。病原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,或附在种子、架杆、棚架上越冬。通过风雨及灌溉水传播,从气孔和水孔或伤口侵入。


三、病害病原

病原为西瓜壳二孢Ascochyta citrallium Smith.属半知菌亚门真菌,有性时期称甜瓜球腔菌Mycosphaerella melonis (Pass.)Chiu et Walker.属子囊菌亚门真菌。

1.形态。病原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缓慢,菌落近圆形,初为乳白色,后期变为淡黄色,气生菌丝发达。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,直径为182.8~188.6μm,孔口明显。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圆筒形,无色,双细胞,大小(11.2~11.4)μm×(4.1~4.3)μm。子囊座半埋生于寄主茎蔓表皮下,子囊座中形成1个子囊腔。子囊腔球形至扁球形直径为128.4~133.2μm,顶部略外露,壁膜质,黑褐色,孔口周缘壁深黑色,孔口直径为26.6~30.6μm。子囊多圆筒形,无拟侧丝,无色,稍弯,大小(100.9~108.9)μm×(11.1~11.5)μm。子囊孢子椭圆形,无色双胞,两细胞大小相等,分隔处缢缩明显,子囊孢子大小(13.7~14.1)μm×(6.8~7.0)μm。

2.特性。菌丝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0~30℃,最适温度为25℃,低于20℃、高于30℃菌丝生长速度明显下降。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~30℃,最适温度为30℃左右,低于20℃,高于30℃子萌发率明显下降。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5.5℃。病原分生孢子在pH3~8范围内均能萌发,最适为pH5~6,pH值高于6或低于5时,孢子萌发率迅速下降。

3.寄主。这种病原可以侵染黄瓜、冬瓜、西葫芦、南瓜、西瓜、苦瓜等。


四、农业防治

采用配方施肥技术,施足充分腐熟有机肥。收获后及时彻底清除病残体烧毁或深埋。保护地栽培要以降低湿度为中心,实行垄作,进行全膜覆盖,膜下暗灌,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滴灌;合理密植,加强通风透光,减少棚室内湿度和滴水,黄瓜生长期间及时摘除病叶;露地栽培避免大水漫灌,雨季加强防涝,降低土壤含水量,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。


报名学习联系:180 5366 7590 丁老师(微信同号)


报名学习联系:133 3636 0693 王老师(微信同号)

End.

转载请注明: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大全 » 我们怎么判断黄瓜感染蔓枯病?我们怎么防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