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红柿在成株期很容易发生烂蔓,这可考虑是否得了细菌性髓坏死病。该病是西红柿栽培过程中的常见病害,近几年来有发生严重趋势,在多地都有较大面积发生,发病大棚平均病株率在10%以上,严重的高达30~50%。番茄细菌性髓坏死病在苗期很难发现,结果期一旦发现就已经发生严重,甚至萎蔫死亡,并且该病的传染性强、发病速度快,防治难度大。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 西红柿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病原为细菌皱纹假单胞菌,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,从整枝等伤口处侵入,借雨水、灌溉水及农事操作活动传播。病原细菌最初在番茄上存在,经常在第一个坐果完成到成熟的绿果期发病,该病在田间的分布是随机的,容易在低夜温、高氮及高湿条件下发生。 良好的天气状况使植株前期获得了良好的生长环境,植株吸收了充足的水分和养分,植株内细胞含水量高,降低了植株的抗病性能;且整枝抹杈形成的伤口愈合度差,为病菌的侵染创造了“相对合适”的时机,所以天气的原因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因素。 植株前期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少,基础性防护工作不足,栽植过密,光照不足,从而增加了植株的染病几率。再者,摘叶、抹杈的时间性不强,操作出现随意性。整枝抹杈摘叶的操作,严格来说应选在晴天进行,利用晴好天气的“高温时段”帮助和促进伤口的愈合。 西红柿的品种繁多,菜农无从选择,在品种选择时,具有一定的盲目性。品种选择应根据当地的市场需求,选择已经推广种植成功的、菜农口碑好的品种种植。 在管理过程中,施肥具有随意性、盲目性。如底肥施用不足、施用了含氮量高或含“激素”多的肥料,造成植株早衰现象和抗病性下降。 5. 移栽时土壤中沙石和瓦砾比较多,封土时用力过大使茎秆表皮层受伤,细菌从伤口处侵入,引发髓部坏死。 6.打叶后造成了茎秆上的伤口,即叶柄和茎秆的结合部,从外表看伤口已经愈合,实际上伤口因为流胶或结露,不断滋生的细菌已经侵入到了髓腔,继而腐烂中空、黑色坏死,最后才表现出细菌性髓坏死的典型症状。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 细菌性髓部坏死病主要危害番茄的茎秆和分枝,危害的具体症状表现为: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发病初期植株上部褪绿和萎蔫,严重病茎表面初生褐色至黑褐色斑,长度在5~10毫米左右,且外部变硬,下部茎坏死。纵剖病茎可见髓部变成黑绿色坏死,维管束变褐,这些病变多发生在植株外部无病变的地方。表皮层多有圆形的突起,俗称“小疙瘩”。茎秆髓腔腐烂中空,坏死处无腐臭味,髓部发生病变的地方则长出很多不定根,湿度大时菌脓从茎伤口和不定根溢出,当下部茎被感染时常造成全株死亡。 其实在实际操作中, 病菌多是从打叶留下的伤口处开始的,剖开茎秆可发现病株髓部已经变成黑绿色,用手轻捏有绿色的胶状物溢出,严重的茎蔓外表皮成棕黑色,可判断是西红柿细菌性髓部坏死。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 西红柿一旦得上细菌性髓部坏死后,用药物治疗是非常困难的,所以应认真执行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的植保方针: 1.实行轮作,深翻改土,结合深翻,土壤喷施“免深耕”调理剂200毫升/亩;增施有机肥料、磷钾肥、微肥和生物菌肥; 适量施用氮肥,改善土壤结构,提高保肥保水性能,促进根系发达,植株健壮。 3.避免嫁接染病。为了防治死棵,当前很多菜农选择嫁接番茄,防治细菌性髓部坏死应从嫁接开始,对于嫁接的工具要及时做好处理,嫁接后嫁接口可用农用链霉素、中生菌素、春雷霉素、叶枯唑等药剂喷淋。 4.做好前期预防。定植时进行药剂蘸根,可用农用链霉素、中生菌素、春雷霉素等药剂进行蘸根,定植后10-15天可以用可杀得叁仟、铜高尚、净果精等药剂再进行一次灌根。 5.减少伤口。细菌性病害主要是从伤口侵入,所以要想避免细菌性髓部坏死的发生,首先要减少伤口。移栽时要轻拿轻放秧苗,用土培苗时不要用力过大,避免对秧苗茎秆挤压造成伤口。西红柿转色期不要过度打叶;尽避免阴雨湿度过大天气整枝,减少病原菌通过伤口侵染机会。打老叶时,要适当留一段叶柄,整个大棚打老叶结束后,立即喷施一次药剂预防。 6.病害发生后及时用药治疗。发病初期可以选择20%噻菌铜悬浮剂600倍+3%中生菌素500倍+10%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进行喷洒。对于发病较轻的植株,可以将病部刮除后,用上述药剂进行涂抹,减少损失。 QQ:2984642689(微信同号) 手机:130 5368 6026(微信同号) 手机:159 6368 0720(微信同号) 电话:0536-5852016一、发病原因
该病的发生与多方面的原因有关:
1. 天气影响
2. 人为因素影响
3. 部分品种抗性不强
4. 肥料的不合理应用
二、发病症状
三、防治方法
2.选用抗病品种,种子严格消毒,培育无菌壮苗。
联系方式